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

判斷之前..試著停住腳步.是非要溫柔


這句成語,我認為很經典.
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.

但是有個故事,我認為更經典..

{ 莊子.天地 } 裡有「大心」的概念,非常撼動人心。

這裡想談的是如何以「大心」來面對誤會。
誤會造成意想不到的結果:誤會會帶出人們最好的一面,也會帶出人們最醜的一面。誤會並不完全是壞事。誤會也可以造就好事。中國成語「弄巧成拙」,意思是刻意造就的好事反而搞砸了;同樣的道理,砸了的事情很可能最後變成好事,哪裡開始無所謂,哪裡結束才重要。況且經由誤會過程而雙方澄清,往往比正常的溝通更增進了彼此的瞭解。

愛情裡的誤會很嚴重,輕則吵架,重則分手。有句話說,愛是不必說抱歉的。我認為完全相反,只有當我們有能力說對不起時,那表示我們真正懂得尊重對方,我們才有資格去愛人。

有一種人被人誤會之後完全不辯正,不解釋,抱著「藉由誤會,原先認識我的人可以更認識我,原先誤解我的人正好拿來攻擊我。」的心態。

為什麼不辯正,不解釋?因為這是一種表達憤怒最優美、最幽雅的方式。

一般人被誤會,會跳腳、會著急、會解釋、會澄清、會辯白、會這個、會那個,彷彿全天下自己最冤枉、最委屈。

令人厭惡的人或物總是一開始就令人厭惡,只會越來越被人輕蔑。其中,無聲的輕蔑是最高層級的輕蔑、是最具殺傷力的輕蔑。

不辯正,不解釋,誤會就誤會,保持無聲。不辯正,不解釋,因為這是一種提升自我境界最好的方法;也是一種自我測量深度最好的量尺。

別忘了,人生還有很多事要做,千萬不要浪費時間。


《莊子.天地》

無為為之之謂天,(任物隨性自化,不強干預,就是順應天性;)

無為言之之謂德,(推行無言的教化只有身教可以辦到,就是德行;)

愛人利物之謂仁,(發揮大愛利益眾生就是仁;)

不同同之之謂大,(透過萬物千差萬別的外在看到其中的玄同齊一就是大格局;)

行不崖異之謂寬,(形式作風不偏執詭異就是寬容;)

有萬不同之謂富。(不因萬物外在不同而起分別心就是富足;)

故執德之謂紀,(所以端正品行就是樹立綱紀;)

德成之謂立,(品行完美才可以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;)

循於道之謂備,(依循正道才是齊備;)

不以物挫志之謂完。(不因外在的人事物擾動心志就是完人。)

君子明於此十者,則韜乎其事心之大也,沛乎其為萬物逝也。
引用

我認為,工作上如果出現誤會.更加倒楣.

是非要溫柔
在判斷一件事之前, 試著停住腳步.
到窗戶外面,就是天空了.

今天一個朋友講一句話.小時候做事,是爽不爽的問題,
長大後做事,是有沒有必要的問題.

有沒有必要. 是一個警惕的聲音. 只有上帝知道事實的聲音.




沒有留言: